德国小蠊(Blattellagermanica),是分布最广泛,也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。它除了盗食、污染食物,损害衣物、书籍,破坏电脑等精密仪器,造成经济损失外,更主要的危害是传播大量疾病。由于德国小蠊适应性强、繁殖快,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,因而对其防治难度很大。
德国小蠊成虫为背腹扁平的椭圆形,分头、胸、腹3部分,小的仅0.2~0.5cm,多数体长在10~30mm,呈黄褐色、红褐色或深褐色,体长和体色因种而异,一般体表具油亮光泽。早龄若虫体小呈深褐色近于黑色,无翅,形成翅后的若虫,在背中央有一条明显的淡色条纹。蟑螂为下口式头部,咀嚼式口器,有一对发达的复眼,单眼一对(小而不发达),翅2对,前翅革质,后翅膜质,但很少飞翔,有3对形状相同的爬行足,股节发达,强劲有力,善于疾走,雄虫腹部末节后缘两侧有1对腹刺,雌虫无腹刺,据此可分别雌雄。前胸发达,背板宽大而扁平,中后胸较小,不能明显区分,腹部扁阔,分为10节。
德国小蠊能从身体不同部位排出怪味分泌物,从而使食物变味和变质;在群体密度高时,这些分泌物会在它们侵扰的场所产生一种特异的气味。该蠊不仅能咬食和破坏食品、药材、纤维织品、纸张和文物藏品等,更重要的是还能携带多种致病菌,如:痢疾杆菌、绿脓杆菌、变形杆菌、沙门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病毒、霉菌、寄生虫卵和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,其排泄物和蜕落的表皮也会带有过敏原,并可能导致传播,使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现皮疹、哮喘、打喷嚏等症状,但不是时常与严重疾病有关。国内曾报道从蟑螂体内分离出多种真菌、腺病毒、肠道病毒、脊髓灰质炎病毒等,并检出肝表面抗原、蠕虫卵(蛔虫、鞭虫、蛲虫、绦虫)、阿米巴和鞭毛虫等病原体,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,其还可成为外耳道异物,甚至罕见的成为了支气管异物。
总地来说,德国的小蠊外携带的大量的病原体,污染人们的日常的生活的环境,骚扰人们的正常的生活,影响人们的身体的健康,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。
TAG标签:
扫一扫关注我们
普尼上海白蚁防治中心
联系电话:021-56180668
微信号:ponyguard
E-mail:ponypco@163.com
地址:中国上海联谊路388号智慧湾科创园90栋102室
澳大利亚悉尼地址:40 Strathalbyn drive Oatlands
澳大利亚悉尼电话:0411314731
联系我们,免费获取虫害防治方案
版权所有 普尼环境 备案号:沪ICP备19045686号-1|网站地图|tag地图